企业新闻
国家扶持医疗耗材(国家医用耗材收费目录)
发布时间:2024-04-29
医用耗材有哪些
医院耗材包括多种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类:医用消耗品 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医用针管、输液器、医用敷料(纱布、绷带等)、口罩、手套等。这些用品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一次后即需更换,以保障医疗安全和卫生。 药品及试剂:包括各种药品、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等。
介入类医用耗材:如导管、起搏器、人工晶体等,主要用于心血管、眼科等领域的介入治疗。体外诊断试剂及耗材:用于临床诊断的体外试剂及相关的检测工具,如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试剂等。呼吸麻醉类高值耗材:如呼吸机管道及配件、麻醉机用耗材等。
手术器械和外科耗材:如手术刀、缝线、手套、手术衣等。 消毒和灭菌耗材:如酒精、碘酒、消毒棉球、灭菌剂等。 医用敷料:如纱布、创口贴、敷料、胶布等。 注射和输液器材:如注射器、针头、输液管路、输液器等。 检验和检查耗材:如血液采集针、试纸、尿杯、试管、医用影像耗材等。
对于医疗机构采购品种的限制
1、法律分析: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限制医用耗材品种品规数量,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医用耗材限定供应企业数量。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时,应当充分考虑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成本。
2、法律分析:被称为《药事管理与法规》。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即按照规定,医院除特殊情况外,每一个通用名药品品牌不能超过两个,只允许同一药品,两种规格的存在。
3、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2)医疗机构采购同一通用名称药品,只允许同一药品,两种规格的存在。称为一品两规。 (3)每种药品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 3 种。 (4)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 2 种。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对医用耗材采购率要求
1、至少达到85%。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为了推动公立医院加强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医用耗材质量和安全的改善规定的。
2、“十三五”期间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持续增强。
3、政策上,近年来,产业鼓励政策聚焦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创新,如“两票制”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者对临床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耗材进行带量采购,而对创新产品则给予一定市场空间。医保付费改革也支持了DRG/DIP支付方式,对创新型医疗器械的定价有所考虑。
4、生产和经营医疗器械的企业需持有许可证,并遵循分类管理制度。行业法规严格,如《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了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此外,两票制和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模式有所调整。
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办法解读
1、版落地文件中明确:技耗分离原则下,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医用耗材;有医保通用名的,按通用名医保支付管理,没有的暂按照分类代码医保支付管理。-技耗分离大方向不变,但(自2025版征求意见稿起)增加了前提“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耗材”。
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下述自付比例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下述自付比例执行。通过国家组织谈判、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联盟及自治区集中带量采购的医用耗材,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支付标准。
3、三)参保人经住院治疗符合出院标准的,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住院所发生核准医疗费用,按规定联网结算;拒不出院的,其后续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4、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医保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命名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国家基本医用耗材支付实行医保通用名管理,医保支付范围内的耗材统一实行准入管理,制定国家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
5、《通知》提出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2022年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提出工作要求。一是稳定住院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
“十四五”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集采政策解读、审批...
政策上,近年来,产业鼓励政策聚焦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创新,如“两票制”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者对临床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耗材进行带量采购,而对创新产品则给予一定市场空间。医保付费改革也支持了DRG/DIP支付方式,对创新型医疗器械的定价有所考虑。
在“十四五”期间,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行业的政策环境、集采政策和审批流程备受关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NMPA等,他们分别负责产业政策、国民健康政策、安全监管等工作。
其次,我国近年来对手术机器人的政策频出;像是在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